模仿下的人格面具

个人成长模仿下的人格面具已关闭评论31,270字数 938阅读3分7秒阅读模式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认同就是延迟模仿。第一步,把客体内化,形成客体面具;第二步,把客体面具转换成主体面具,象客体那样行事。转换是有条件的,需要特定的情境。丧失认同的情境就是客体的丧失。反之,客体的在场往往不利于认同的发生,它会抑制客体面具向主体面具的转换。

举个例子:
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妈妈,她把一切事情都处理好了,孩子无事可用,所以什么也不会做。孩子天天和妈妈一起,一定会把妈妈内化,形成妈妈面具。但是,只要妈妈在场,孩子就没有机会使用妈妈面具,无法把妈妈面具变成主体面具。
有一天,妈妈不在了,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处理了,她不得不戴上妈妈面具,象妈妈那样处理各种事务。后来,她找了一个象妈妈那样,又能干、又疼她的老公,她又什么都不会了。
有一次,单位派她去外地学习三个月,学习期间,她表现得非常能干,所有的事情都能独自处理。可是,学习结束,回到老公身边,她又什么也不会了。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

有的人,客体丧失了,却没有出现丧失认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也许,客体本来就没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他的丧失对主体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不需要调整面具。另外一种可能性,主体不喜欢客体,不愿意把客体面具变成主体面具,象客体那样行事。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

喜欢是认同的一个影响因素。如果非常喜欢客体,不等他丧失,就会出现认同,这种情况叫“模仿”。追星现象和权威认同就属于这种情况。不过,权威认同复杂一些,如果权威不允许别人模仿,模仿权威会与权威发生冲突,或者遭到别人的非议,则会妨碍权威认同。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

不喜欢会抑制认同的发生,导致不认同,甚至反向认同。
例如,父亲是一个很独裁、很暴虐、不恋家的人,孩子长大了,却变得很民主、很温和、很恋家。
反向认同非常普遍。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

人格面具理论认为,反向认同不是好事。反向认同意味着面具的分裂和压抑。当事人有一个客体面具,因为不认同,所以没有转换成主体面具,一直搁置不用,但它没有因此而消失。同时,他发展出一个与之相反的面具,作为主体面具来使用,用起来得心应手。这两个面具互相对立,互相对抗,一个表现在外,一个处于压抑状态。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

相反,有的人会与加害者认同。
例如,一直被婆婆欺压的媳妇,后来自己当了婆婆,就去欺压自己的儿媳妇。
与加害者认同就是与不喜欢的客体认同,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伤害过自己的人。与反向认同相比,与加害者认同似乎更加可取,因为它接纳了不喜欢的面具,把不喜欢的面具整合了。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

面具没有好坏。每个面具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适用的情境。只要用得恰当,都是好的。所以,不应该排斥任何一个面具,应该接纳所有的面具,不管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 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