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未老,心先秋”,经常听到一些年轻人说自己老了,心理学测试表明,极少有人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样的,很多人都是前者高出后者。这属于正常现象,即使相差很多,也并非病态。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个体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大致成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经历的影响下,又表现出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人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以及智力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的。个体心理年龄的高低,与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其近期的心情等各种复杂多变的因素影响。它只是一个“时间参数”,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5781.html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在错综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此时,“心理年龄”就是改善各种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5781.html
举个例子说,对待小孩,我们和他用“孩子的口吻”进行交流,聊聊儿童玩具、学习等;对待父母和长辈,我们会多考虑下他们所关心的事物,聊聊健康、饮食和养生等。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5781.html
此时,我们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心理年龄”拉到了与对方相近的尺度,沟通起来比较顺畅。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心理的“换位思考”,如果稍加用心地“普遍应用”,将会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得到最佳的发展环境。“换位思考”与“投其所好”,多谈论并赞美相应年龄段所认可和推崇的事物。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5781.html 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