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课上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能不能用实例说明一下究竟什么叫诡辩?”
苏格拉底稍作考虑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人谁会先去洗澡?”
“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苏格拉底反驳道,“因为干净人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
“再想想看,究竟是谁会先洗澡了呢?”
“是干净人。”两个学生接着说。
“不对,是脏人。因为脏人比干净人更需要洗澡。”苏格拉底又反驳道。
然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个客人中究竟谁会先去洗澡呢?”
“脏人!”三个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苏格拉底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
“怎么样,到底谁会先去洗澡了呢?”
“那看来是两个人都洗了。”四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个人都没洗。”苏格拉底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老师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们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苏格拉底说:“正是如此。你们看,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就是诡辩!常见的诡辩手法有偷换论题、捏造论据、循环论证、机械类比、强词夺理、断章取义等等。” 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