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家庭疗法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已关闭评论172,366字数 5783阅读19分16秒阅读模式

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1. 行为----应对模式
  2. 应对方式-----(姿态)
  3. 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
  4. 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5. 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6. 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7. 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但在下面蕴藏着情绪,感受,期待,渴望等。往往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并没有去体会和察觉沟通下面的冰山。有时甚至连自己对自己冰山下面的东西也没有觉察。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萨提亚冰山理论的探究和引用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这次非常有幸参加了萨提亚技术大师Gloria Taylor的课程,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师,什么是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大象无形和顺手拈来,手到病除。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在第一天里Gloria就讲解了萨提亚模式的个人冰山隐喻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人的行为和应对方式的表象下面,依次有“感受”、“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己(我是谁)”的根源问题。而一个人之所以感受到痛苦就是他们没有能够一致性地表达自己。就是说(借用学员张老师的话)这七个因素中的某个和某些因素之间产生了混乱,所以就产生了痛苦。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精神分析中的意识和潜意识也是用冰山来比喻的,认为人的意识是被潜意识左右的;管理学中也有冰山理论,它认为浮在表面的问题的背后都有更深的问题需要挖掘。但是萨提亚冰山的独到之处是它把这些根源问题又给细分了,它很清晰地描述出产生每个问题的较深层问题,如同是楼梯一样,它能让你沿着这楼梯找到你问题的答案。当然走这些楼梯的步骤也灵活的,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迈一步还是几步。这点又让我想起管理学中的“六次追问”,用六次的追问来发现问题的根源。原来学问是如此的互通,他们应该有共同的根源,这大概就是哲学了吧。宇宙中的这种“共性”在萨提亚冰山理论的“渴望”里也有深刻的表述:人的渴望是共有的,例如被爱、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有意义、自由的等等。也就是说在本质上人们共同的部分很多,但是表现出来的差异却很大。如同是水,加点酒精就是酒、加点糖精就是糖水、加点醋精就是醋……。这种本质上的共性是我们理解他人的基础,也是萨提亚家庭重塑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郑道心理工作室正道心理-https://www.zhengdaopsy.com/10394.html

冰山理论应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7张纸依次写下那些根源问题。然后依次摆在地上,先让访客站在“个人行为”上,做必要的放松后让他清晰地感觉到目前困绕自己的问题;让他走到“感受”上,问他这样做有什么感受;达到目的后再让他走到“感受的感受”上,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步骤不是固定的,但是最终要走到“自己”上。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是能让人在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根据自己到底是谁做出选择。

学习中,我也走了某个困扰自己问题的冰山里程。等站在“自己”上的时候,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要干什么了,因为我知道我是谁。

萨提亚提出的著名的应对姿态

在你的记忆中,当家长发火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当老板给你批评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反应?仔细回想或许你会发现,尽管在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中发生的状况不尽相同,你却有著非常类似的反应。

比如,老板把你叫进办公室,告诉你最近的一次季度考核里,你没有完成销售业绩:“怎么搞的,你一直都做得很不错,上个季度是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回答1:“老板,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工作……”(也许,老板本来还想问你,是不是其它部门给你的支持力度不够大,而导致销售的延误。这下都免了。)

回答2:“老板,你这样问,我会觉得很惊讶,因为你知道我已经非常拼命了,客户太难啃,一时要降价、一时要提前供货……这你都知道啊?”

问答3:“整个情况是这样的,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整体市场下降了10个百分点,同时竞争对手推出了非常有优势的新产品,所以,销售业绩没有下降就不错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公司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比如市场部做一些促销活动……”

回答4:“哦,是。老板您说得对,是!以后一定注意。”(转身出门时,吹起了口哨。)

在萨提亚专家沈明莹来看,以上的4种回答分别对应了人们处理压力的4种方式:

  1. 认错式,不管自己是对是错,他一定会认错,不辩护,牺牲自己,平息事件,讨好对方。
  2. 对骂式,对老板的疑问表示愤怒,我已经努力,老板你为何不欣赏我?
  3. 分析道理式,这种人会站在你面前分析错误的理由,并且为自己的过失讨价还价。
  4. 不知道先生,老板刚批评完,一转眼就笑嘻嘻地出去玩了,丝毫不放在心上。

你是以上的哪一种反应模式?是什么让你形成了这样的反应?毕竟在内心深处,你最真实的表达不是这样的,不是吗?也许一走出办公室你就后悔不已,觉得没有把话跟老板说清楚。

为什么我们常常心口不一,明明是出于关心但出口总是指责;明明十分不情愿,却很难开口说拒绝,结果总是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明明非常在意,却常常装作无所谓而失却了很多宝贵的机会……而且这些心口不一的反应方式,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掉进去,无法摆脱。

你从童年就开始了心口不一

沈明莹说:“这种让我们困扰的心口不一,来自我们的幼年生活。”

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刻,便和父母形成了一个最基本、最初的三角关系(The Primary Triad):父、母、孩子。在那些接触人际往来的最初岁月里,我们感觉父母之间的互动,分别学习和父亲、母亲建立关系:有亲密,有疏离,有接受、有拒绝,有愉悦、有沮丧。我们也开始学习建立面对不开心和脆弱的方式。这就是萨提亚提出的著名的“应对姿态”或者叫做“沟通姿态”,在上文的案例中,不同人的反应分别对应了: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这些方式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都是我们在最初的家庭关系中,为了求生存和保护自己而习得的。

比如,一个小孩子发现讨好父母,顺从大人可以得到赞赏,可以赢得别人的喜爱,于是这种方式就会深深地印在他意识和行为里,一直到成人,在他自己建立的家庭里,在他的工作中,他都会采用讨好的方式。

但他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也要付出的代价:“你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有没有需要部重要”。永远保对方放在第一位的态度,让我们失却了自我,当讨好不成时,我们就会压抑自己的愤怒。而长期讨好,我们的消化系统也会出现问题:溃疡、腹泻、便秘和呕吐。

比如指责。我们从小就学会强硬,还是婴儿时我们用大哭,长大后我们用大声指责,让别人害怕,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都是你的错!”“要不是你,我根本会过得更好。”这种暴发性的态度阻隔了我们和别人建立关系。

而我们的反应模式一旦在幼年的家庭生活中被培养起来以后,就一再在不同的情境下重复。因为人们在熟悉了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后,就会反复使用,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工作以后,我们内心自然的反应模式就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功能不良的应对/沟通姿态

讨好

指责

超理智

打岔

寻找沟通的一致性

这样的反应被称为”失功能“的反应模式,很多人因为无法面对内心的压力转而崩溃。为什么压力这么难以消除?如何才能让自己”恢复正常“,重新振作起来?在沈明莹看来,一切要从自己的内在开始。

所有的沟通都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自己,他人,情景(情况):

——如果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是指责;

——如果只有他人,没有自己, 是讨好;

——如果只有情境, 没有自己也没有他人,是超理智;

——如果既忽略自己,他人,也无情境,是打岔。

“我们并非说哪种方式更好或者更糟糕,而是认为,你的关注点应该保持自己的表里一致。”沈明莹说道。在萨提亚模式中,有创造力、自信、负责任、接纳的应对姿势应该是“一致”。学习一致性的沟通就是学习同时关注到自己、他人和情景,做出最适合的回应:

首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内在在发生什么?

其次,你周围的现实环境是什么?你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再次,对方的心情如何?对外界是否有兴趣?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自我防卫?

最后,有意识地去做选择你的行动和反应。

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

比如,习惯于指责的人,在原先的反应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著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选择内外一致的行为、语言反应给对方。关注、了解他人是倾向于指责的人最重要的练习。

习惯于讨好的人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地感受。对很多长期习惯于讨好方式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是很困难的事情,不妨从简单的事情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超理智的人总是那么聪明,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精于此道的人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习惯于超理智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只用脑袋,要多用心和其它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调整起来最困难的是打岔的反应模式,他们习惯了“生活在别处”,这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沈明莹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当前所在的情境,只有学会活在当下,才能进入与自己接触,和他人联结。

萨提亚模式的家庭治疗理论

1、冰山原理:

冰山原理是一把透视人类心灵的钥匙,也是进帮助我们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的一幅地图。
通过觉察冰山下的不同层面,你可以发现世界上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着同样的渴望与期待,在那最深的层面上,人与人竟然如此的相同,人与人竟然如此的紧密相连。
毫不夸张地说,冰山是对人性本质最深层的认识和了解,任何与人打交道的人,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父母,都应该了解冰山。

2、家庭重塑:

透过家庭重塑的过程,人们往往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童年的经历对自己当前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从而接触过去的资源,放下过去的负担,转化过往的阴影,更好的活在当下,更有力地走向明天。

3、萨提亚语言模式:

萨提亚透过极为优美和有力的语言模式,如流水般在不经意间帮助案主脱离困境。NLP创始人理查德?班德瑞和约翰?格林德更是从整理她的治疗录像带中受到启发,而后创立了NLP。在萨提亚课程中,你会新身体验到萨提亚模式深入人心的语言魅力。

4、雕塑:

由萨提亚女士通过整合和提炼心理剧的一些要素后,发展出的一种教育和治疗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人内心的状态,经由人体雕塑的形式,清晰生动的展示出来,让当事人和在场的同学不只是用头脑,更整个身心去体验整个心理转化的过程,对所有在场的人都会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和震撼,进而导致治疗和学习的发生。

5、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模式最初就是因为发展出极其简单、]实用的沟通技巧而名闻天下,这些技巧即适用于专业人士也适应于非专业人士。
怎样在沟通中同时考虑到自己、他人和当前情境的三个要素,用简单的智慧帮助你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清晰有效的沟通,如何面对人与人的不同。当你学会一致性的沟通,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6、天气报告:

由萨提亚女士发展出的一个傻瓜式的沟通工具,分为5个环节,只要按部就班的做,它就会帮助人们创造出一个安全而信任的情境,使人们可以相互肯定,并放下防御和猜忌,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

①感恩、感激、激情。

②抱怨,提出建议,促进改变

③讨论困惑,疑虑

④新的信息(信息交流)

⑤提出希望和期待

无论在家庭或工作环境运用,都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氛围、改善关系的效果。

7、呼吸疗法:

源自生物能,作为辅助工具应用帮助学员更好地体验身心一致的感觉,释放过去的创伤,活得更放松,更有活力。

8、学习如何将所学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导师将训练学员把萨提亚模式应用于提升自己人生中的以下范畴:

1) 个人问题(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

2) 夫妇问题(婚姻关系、亲密关系)

3)家庭问题(亲子关系、三代之间关系、青少年问题、子女学业问题等)

9、如果您是专业的助人者,您还可以在课程中透过对导师处理个案的观察和学习,提升您作为专业助人者的自我觉察和助人技巧,让您更能在治疗中善用自己。
具体来说可以有助于您了解以下技巧:

  1. 如何与受导者联系,并与之发展和谐互信的关系
  2.  鉴别受导者的沟通模式和在压力下的应对姿态
  3. 厘清辅导目标和订定辅导计划
  4. 运用「冰山的比喻」和家庭系统概念来评估受导者所呈现的问题
  5. 运用「雕塑」以呈现受导者心内互动及人际互动的系统
  6. 协助受导者接触、接纳和运用其内在资源
  7. 协助受导者处理未满足的期望
  8. 引导受导者探索其心路历程,将难题转化成正向的目标,并作出改变

萨提亚治疗理念:

  • 改变总是可能的,即没有外在的改变也有内在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感受,观点、和预期。
  • 治疗会谈必须是体验式的,以引发第二层面的改变。这个改变还包括深层“自己”的改变。
  •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 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能学会改变感受,管理感受和享受感受。
  • 治疗要设定积极正向的目标,解决负面经历造成的影响。
  • 治疗是系统性的,包括个人的内在系统和人际互动的关系系统。
  • 人们具备他们应对和成长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治疗是启动这些资源帮助人们改变的工具。
  • 大多数人会选择熟悉感而非舒适感,尤其是在压力下。

萨提亚信念

  1. 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2.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而为。
  3. 我们拥有一起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及成长。
  4. 我们有许多选择,特别是面对压力所作出适当回应,而非对情况做出实时反应。
  5. 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的部分,而非病理负面的部分。
  6. “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7.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8.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个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9. 多半的人倾向与选择对他所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
  10. 问题(困难)不是困难,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11. 人性本善。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自我价值。
  12. 父母常重复在其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13.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14. 欣赏并接受“过去”可以增加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15. 应对乃是自我价值层次的显现;自我价值愈高,则应对的方式愈周全。
  16.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即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17. 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萨提亚冥想-如何使用冥想

萨提亚的目标,美好&和谐

这两天在帮一个朋友改一篇心理学的论文,关于萨提亚理论的。这个理论很有意思,通过层层解析人的行为、感受、观点、内心的期待、真实的渴望,从而了解真正的自我,达到让个体对自我的认同与接纳,提升自我的满足感。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会产生5万个想法。如果你拥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就能乐观地、富有创造力地把这5万个想法转换成正面的能源和动力;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的,你就会显得悲观、软弱、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把这5万个想法变成负面的障碍和阻力。这点在目前公司的状态下应用的简直是太到位了。什么时候才能听到真实的表达呢?接纳和认同一个真正的CELLON,正视问题和机遇,在积极的状态下提升

附:萨提亚的目标,美好&和谐

我和你的目标——

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

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

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

离开你亦无须言歉咎;

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

并且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

那么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